記得剛學爵士鼓就是使用電子鼓來學習,教我的老師也是這麼建議,
所以當時買了YAMAHA DTXPRESS II 優點是不吵、不占空間,
但是價位偏高,手感及電子音效差,而實際上在平常練習時,就算使用耳機,
敲擊打擊版的聲音也還是會吵到鄰居,所以練習時間也少了,之後也沒再繼續學習
這套電子鼓也就束之高閣,過一段時間,同學找我組樂團,
希望我能擔任鼓手的位置,沒多久我也進入教會,成為敬拜團的樂手,
從此開始了我的音樂之路。
我的第二套鼓NewSound六面鼓,小鼓使用Yamaha MSD14AF,
套鈸Sabina SBR,這套鼓跟了我最長的時間(10年以上),
後來因為疏於保養,開始嚴重老化,其實要換掉他還滿捨不得的,
後來因為空間的需要及減少噪音,而且近年來電子鼓的仿真技術已進步很多,
才毅然決然的換掉他,不過小鼓我還是留著;
在尋尋覓覓之下參考過Roland、Yamaha、XM後,
在比較過價位、美觀、音質及一顆愛台灣的心,
決定購買正在做十周年特價的XM C-PLUS-110SR。
除了購買電子鼓外,另外還採購了混音器、音箱及監聽耳機,
到貨後發現,這幾箱放在一起還真是壯觀!
花費了蠻大的力氣從屋外搬到客廳,再從客廳搬到房間,
感覺就是一天的運動量了。
拆箱後蠻讓我驚呼的,防護包裝得很徹底一點都不馬虎,
電子鼓、電子鈸、鼓架及零組件都紮紮實實的保護著,
在組裝前一定要詳讀說明書,一些細節和方法都有簡單的說明,
而且照安裝說明組裝,在作業上會比較有效率,比較不會白做工。
在組裝過程中真的讓我驚艷的是……
每個零組件的規格、品質一點都不輸國外的大廠!
鍍層的拋光處理,夾鉗、萬向鉗的厚實感,
拔架、鼓架都是照著傳統鼓的規格製作。
組裝的困難度不高!單人即能執行,
不過要注意的是,在組裝鼓架同時要注意高度,
在這個階段就要把高度設定好,尤其是右側安裝落地鼓及鈸架的位置,
因為右側橫桿本身略有曲度,為減低事後調整的困難度,
建議先做好調整後再裝上電子鼓。
鼓架組裝完成,幾乎是比照傳統鼓的規格,
導線已經預先裝在鼓架上。
在組裝大鼓前,要先將兩邊橫桿對正,
調整好高度後,再將大鼓裝上,
兩邊高度相同,大鼓的水平度才會正確。
電子大鼓的穩定性不佳,也一直是令我詬病的地方!
多數廠牌的電子大鼓,採用的是獨立配置,
因為沒有傳統鼓的厚實感,所以踩踏感覺會相當單薄,
不過XM的設計卻巧妙的改善了此一問題,
踩踏質感提升了很多。
最後是比照統鼓的方式安裝電子鼓及電子鈸,
金色的電子鈸、白色電子鼓皮、高質感的鼓架、鈸架及電子鼓,
鼓組可以選顏色,共有八種顏色可以選擇,
我們就放電子鼓環境的配搭,希望一體成型的感覺而選了黑色,
這真的是很美的組合。
主機XSM-110S 以下是XM官網的技術規格:
◆內建20組鼓組音色(Preset),另有10組使用者鼓組。
◆單鼓可個別調整音量、靈敏度、相位音場(PAN/左右聲道)、MIDI數值、
音高、音色,另可重疊音色(Sub Tone)。
例如:大鼓可加上bass聲音,打擊時,有如bass手在幫你伴奏般。
◆內建30首demo song,讓你練習更有趣。
◆內建MP3播放器,可使用USB硬碟直接插入主機,播放MP3音樂,
並有音場EQ模式選擇。
◆可隨時錄製鼓聲,讓你的創意打擊,即時被記錄下來。
◆內建小鼓鼓框的開啟/關閉選擇鍵,讓你在打擊時更順手。
◆內建節拍器快速鍵,可即時打開及關閉節拍器聲音,並有亮燈顯示拍子速度
成為你練習時的最佳輔助工具,且有5種聲音可選擇。
◆可使用SD卡,從電腦端下載鼓或銅鈸音色WAV檔至主機。
◆內建監聽用Mixer,可將外部音樂輸入(mix in),選擇只由主音量輸出
(main out)或耳機音量輸出(phone out),或者是同時輸出,
為舞台表演最佳輔助工具。
◆可選購藍芽模組與XM鼓譜教學軟體APP(Android系統專用),
可輔助個人練習及鼓譜製作,是數位化學習最佳工具,
亦可為鼓手老師數位化專業教學的輔助工具。
◆主機面板採直覺化設計,設有多個快速鍵,讓使用者更簡單直覺地操作。
◆AUX1、AUX2輔助輸出口,可選擇同步切換鼓組或開啟/關閉節拍器功能。
◆最多可擴充至19個輸出。
SP78 練團 & 小型表演專用音響:
包含M7混音器、XMP8音箱兩台、音箱架及混音器架,
本來要買個音箱就好,看到這套組合就馬上決定了,
而且一直很想要個混音器,只是找不適當的時機。
M7混音器 以下是XM官網的技術規格:
◆內建48V幻象電源,可使用電容式麥克風
◆內建效果器有Delay跟Repeat兩種效果
◆內建USB撥放器 , 可以直接插上USB隨身碟進行播放歌曲
◆7軌設計 , 適合幾乎所有個人工作室以及多軌錄音混音使用
會買混音器也是出自於我自己本身龜毛的個性,
同時混音器方便耐操、可以控制效果、擴充性強,
而且現在媒體來源是多元性的,得要有個使用彈性高的設備才能夠應付,
像是USB、手機、電腦等等,而且方便好帶,CP值高。
後來,我回想起有些好的餐廳或飯店的音質怎麼會這麼好,
因為也有像這樣的一台混音器。
(好像有APP可以下載,就可以使用藍芽呦)
XMP8音箱 以下是XM官網的技術規格:
1. Output power(RMS):100W
2. Frequency:65Hz -15kHz
3. Power Supply:115V & 230V
4. Gross Weight:11Kg
5. Package Size:374x321x453mm
XMP8音箱輕巧方便,因為使用環境為室內,
個人覺得100瓦就很足夠了,平時練鼓、聽音樂,
配上混音器效果相當不錯,勝過市面大多數的音響和一般的外接喇叭,
而且小巧不占空間。
YONGLE YL-EP10 耳機(扁線附麥克風)
中高音表現不錯!音軌清晰,低音飽和度足夠音壓適中。
鼓手除了隨身攜帶鼓棒外,我覺得一個適合的監聽耳機也是必要的,
監聽耳機除監聽之外,另一個重要功能是要保護耳朵,
長時間打鼓對聽力來說是累積性傷害,
所以身為鼓手為維持高敏銳度的聽力,
一定要保護好聽力。
裝完後,我把導線做了一翻整理,
導線我收在鼓架內側並用束帶固定好,整個質感就提升了不少。
因為左後方的音箱離耳朵太近,所以我把音箱改放在下方,
在實際操作上的手感很舒適,力道的回饋、輕重音的反應在市售電子鼓算是中上,
整體質感不輸國外大廠。
傳統鼓後來送給了有需要的人(某間國中),
尤其是想要學鼓的年青人,也可趁此消耗體力。
雖然外觀已經明顯老化,音質、效果還是不錯,
只要不要過於嚴重的撞擊,相信還可以用好幾年。
後記
算是新舊交替吧!也是必要的改變。
長久以來我對電子鼓是充滿質疑的,
我總覺得電子鼓要跟上傳統鼓有好大一段距離,
自從近幾年開始接觸頂尖大廠的電子鼓後,我從此改觀,開始重新認識電子鼓,
才發現電子鼓已有了長足的進步,雖然在響度、共振度及音質上仍有差距,
但在回饋性、打擊手感和敏銳度的進步及製作質感上,
以不可同日耳語,相信不久將來勢必成為主流,
而傳統鼓則將提升至更高的價值,成為藝術性的收藏品。
德爸使用阿得德最愛的兒歌-BINGO來做示範,
好笑的是,接近最後時,打到激動處還掉鼓棒,哈哈哈哈~
”按讚”來支持補缺日誌!
你們的鼓勵是我們寫文的動力哦~\^o^/
留言列表